央視一套《出彩中國人》在播出三期後,爭議越來越多,其中最突出的就是“回鍋型”選手比例高。在該節目已亮相的20餘位選手中,有近15%的人此前已在各家衛視節目中亮過相,如此多老面孔出現於《出彩中國人》,讓不少觀眾質疑此類節目已面臨“選手荒”,不得不利用“回鍋選手”炒冷飯。(《燕趙都市報》2月27日)
  放眼國內熒屏,選秀熱潮一直高漲,從昔日的超女快男,到如今的《中國達人秀》、《中國好歌曲》、《出彩中國人》……以公益、綜藝等面目示人的選秀節目層出不窮,亂戰熒屏。草根登上夢想舞臺的機會雖然越來越多,一時風頭正健,但國內選手資源被挖掘得近乎枯竭,被過度消費得“換了頻道再相見”,不出現“選手荒”才怪。
  在“選手荒”困擾下,為保證“有米下鍋”,選秀節目不得挖空心思、絞盡腦汁地各出奇招,以挖到節目最終能用的選手。所以,觀眾往往遺憾地看到:同一選手被多家衛視“發掘”,在多個選秀節目中輪番上陣、頻頻撞臉,成了選秀常客;還有一些幾年前的快男超女選手被重新包裝、回爐再造,電視臺之間甚至互相挖角……所有這些無不表明,破解“選手荒”問題,已迫在眉睫。
  “選手荒”引發的“炒冷飯”亂象,會挫傷觀眾對節目的喜愛,會傷害節目長期和良性的發展。試想,當觀眾在某檔節目中看過“溜溜球達人”段智敏、“氣球人”臧守成大展身手,又在《出彩中國人》中看到相同的一幕幕,怎不會有雷同之感?難怪有觀眾犀利地說:“選秀專業戶,別以為換件衣裳我就不認識你了!”還有一些“偽草根”編造苦難身世,他方剛告捷,此方再征戰,觀眾時有弄虛作假、坑蒙拐騙之感,失去信任是遲早的事。
  據報道,為破解“選手荒”, 各選秀節目已使出渾身解數,赴各地遍搜草根人才,除去海外“引進”華裔或洋面孔外,要麼直接去社區求居委會推薦,或乾脆在小區蹲守,像星探一般碰運氣;要麼到三線四線城市深入挖掘,“未來也許在縣城甚至村鎮招募選手也毫不稀奇”(業內人士語)。我在想,如果兩三年後,海外選手、三四線城市和縣城村鎮選手都枯竭了,選秀節目還怎麼繼續?
  如同莊稼一樣,新一輪選手成長需要一定周期。也正如音樂人高曉松所比喻的,選秀好比捕魚,“選手們被養了幾年之後,今年這一網都撈起來了,下一撥選手得再經歷幾年風雨。”選秀節目要想真正破解“選手荒”,恐怕應讓選秀節目進入“休漁期”。“休漁”有利於目前青黃不接的新一輪選手正常、健康地成長,有利於電視臺再一次將選秀節目變成賺錢的機器,休養生息之後的選秀節目,也不會失去選拔真正人才的初衷。  (原標題:別以為換件選秀衣裳我就不認識你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kvjbghcokoq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